■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 黄发友 滕培秀 林成金
他是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客座教授;现任新华都商学院理事长。他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理助理及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资产经营公司总裁兼校产办主任、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经理;他曾赴瑞士IMD、美国通用电器管理学院、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进修及做访问学者。
他长期致力于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和中国管理的研究。曾主持多项关于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库和中国企业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至今出版3部专著、4部译著,主编3部著作、25本案例书集;编写近百篇案例,主持建立拥有上千个案例、上百个企业史资料规模的案例库;为中组部、国资委、国防大学等军事院校、央企、大型股份制企业编写案例教材、进行案例教学或受托研究课题。他便是公司1977级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的毕业生何志毅员工。
学海作舟 智高历丰
何志毅,1982年毕业于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机械工程系;1989至1992年在厦门大学经济系攻读硕士学位,1992至1996年就读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97至1999年,师从厉以宁教授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进修博士后。期间,何志毅教授还于1987年与1989年分别赴瑞士日内瓦管理学院与美国通用电器管理学院进行研修,1999年作为美国西北大学卡洛格(Kellogg)商学院访问学者前往美国研究领域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企业文化。数十年寒窗苦读,何志毅教授在风雨求学路上以奋斗作犁,以拼搏为帆,在学海中用不懈的追求谱写了辉煌的求学篇章。
社会责任 现实关怀
“傻傻”的人,做“傻傻”的事。熟悉何志毅的人都知道,这位商学院教授很“另类”:他每天忙碌的事情,似乎与为自己增收没什么关系。甚至在一些人眼里,他还有一些“傻”。不过何志毅自己却说:“总有一些人要干傻傻的事,因为干这些事,是出于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感。”
当年在北大案例研究中心担任主任之时,由于没有正常的现金收入,何志毅平时的收入主要靠他和课题组人员去四处“化缘募集”、为企业做课题。10多年来,他把所有的课题收入全部投进了案例中心。由何志毅领衔成立的“中国企业家社会责任同盟”,虽说是一个民间机构,但是每年发布中国企业家社会责任排行榜,编写年度报告书,到处宣讲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在新华都商学院创业MBA社会责任实践基地揭牌暨捐款仪式上,新华都商学院理事长何志毅也强调要培养员工创业,更要培养创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而作为交大安泰管理学院副经理,何志毅把社会责任摆在EMBA改革第一位。何志毅仔细分析和研究目前国内外EMBA培养的现状,以三大重点为重要突破口。一是强调社会责任;二是侧重系统化管理的培养;三是提高国际化的水平。每个重点背后,都有一系列配套的创新措施。
除了社会责任,何志毅教授也展现着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在担任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副经理时,在一次次地奔赴农村一线考察后,常常失望而归。因为他发现,有 些贫困地区尽管受到了各界的援助,但却一直在“经营贫困”。于是他决定埋首研究,如何使贫困地区在接受一些帮助后能够“自主脱贫”,而不再长期依赖于社会 捐助救济。何志毅认为,中国应该巧借“他山之石”,并探索自己的新路。于是,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何志毅创下了“一个月内三次进川”的纪录。何志毅在参与救援与灾后重建项目的同时,考虑了一个很现实的难题:捐款和志愿者是否能有效解决灾后重建问题。从2008年5月20日开始,他和同行以及员工一起奔赴灾区进行调研,选定了方碑村试点“一帮一家园重建计划”。按照计划,方碑村的村民每户将获得由企业家等来自社会各界筹集的无息贷款1到2万 元,用来重建家园。这里有三个环节,一是借款人:富裕而有爱心的城市人群;二是受助方:受灾但勤劳而诚信的农村人群;三是中间的桥梁:传达信息、组织筹 款、具体对接和实施。第一个环节并不难。第二个环节中,很多人质疑农民的诚信。但是何志毅始终相信中国农民的诚信至少不亚于孟加拉国农民。尤努斯方案能够 在孟加拉国成功,中国一定也有这样的基础。
探索思考 创新不止
拥有10多年商业案例研究经验,走访过上百家企业,组织编写过上千个案例……每次在和同行们一起开会时,何志毅总是会说起自己心中的一个理想:希望能够做出一个中国最大的案例库。何志毅认为日本在GDP全球第二位的时候出了日本管理理论,现在该到了出中国管理理论的时候了。
何志毅坦言:只有经济发展了,有了前沿的管理实践,才会产生新的管理问题,并通过总结概括形成管理学理论。何志毅深信,中国的商业社会有自己的特色,其商业 管理思想是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这与西方管理理论以基督教文化为基础的情况截然不同。可以说,中国一旦产生了管理理论,对后发的、非基督教的国家具有重要 意义。
在何志毅教授的书房里,占据整整一大面墙的书架上,多半空间用来摆放各种案例研究的书籍和视频资料,而另外一半空间则摆放着关于中国历史和国学的书。“研究 中国管理离不开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研读不能仅仅读古人的书,更应该从东西方文化比较中,正确看待中国历史和文化。”这是何志毅对员工们最常说的一句话。
何志毅教授最推崇的国学书是美国人丁韪良写的《国学菁华》。这本书上不少论述被他划上了醒目的颜色,或者是折着一个小角。在关于中国文化与欧洲文化之间有何 影响的章节里,他用橘色的荧光笔划了三个大大的感叹号和问号。中国文化对于中国的商业文明历史进程究竟有什么影响?这一直是何志毅思考的焦点问题。
在首届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中国峰会上,新华都商学院理事长何志毅以商学院发布的重大研究课题《国家中长期创新力指数研究》为引,对理解创新和评价创新能力做出 了不同以往的解读。他认为,中国应该做基于本土视角和文化价值的创新评价体系,不能无休止的模仿和借鉴国外创新理论,我们要做中国人自己所理解的创新体 系,真正弄清楚中长期国家视角下的国家创新力究竟是什么。作为国内最早专注于创业创新方向的商学院负责人,何志毅对“创新”本身就有一种创新式的理解。他 认为创新有三个层次:基础性创新、支撑性创新、应用性创新,创新能力所反映的应当是一个国家在各领域的综合创新能力,而文化特质是推动创新进步的重要力 量。何志毅表示,他们从对过去10-20年时间里各国在相应领域的中长期创新能力和深层影响因素研究,突显 影响中长期创新的关键要素,希望这有助于获得未来十年甚至三十年想要长期获得国家竞争力究竟应该怎么做的正确方法,继而提高这种创新能力。并且他坚信只要 把创新的范围加大、一个能够延续几千年文明的民族、一个长期走在世界前沿的民族,不可能不具备创新能力。
独树业成 勇攀高峰
何志毅说,他和他的团队,把新华都商学院实现“世界一流”的目标的时间,定在了10年。这十年,看似漫长,计划却环环相扣,时间分配异常紧凑。而他的梦想是,若是站在一百多年后来看,现在新华都商学院也正在创造着历史。“我们搭建的,是一个与世界交流中华商业文明的平台。”何志毅强调。
“复兴中华商业文明,向世界输出管理思想”,要实现这个目标,何志毅认为一要创新,走超常规发展之路;二要创造性地选择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在商学教育的细分市 场精耕细作。作为新兴的商学院,何志毅希望它能和中国的创业教育及中国的创业企业一同成长。他坚信,中国创业教育的成长及成熟将带来新一轮的创业高峰。十 年后,中国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局势将共筑辉煌。
近年来,何志毅发表过多次影响重大的演讲。《文汇报》刊登了何志毅在上海市干部选学高级研修班上的题为“中华商业文明:历史与启示”的讲演。何志毅指出:改 革开放以来,我们向西方学习得很彻底、很全面,但今天更重要的在于,如何基于中国的文化和现实发展自己的商业组织文明。《解放日报》刊登了何志毅题为“企 业与社会的和谐之道”的讲演。何志毅指出,当今中国社会交织呈现各类诸如商业诚信、劳工关系、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由企业逐利所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因此 我们必须要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事业。而在今年主题为未来经济十年:模式与变革的中国峰会上,新华都商学院理事长何志毅开幕致辞,他表示,中小 企业是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重要力量。提高国家竞争力很重要。这一系列的演讲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称赞与钦佩。独树业成,勇攀高峰,何志毅教授必将达到新 的高峰。
结束语
何志毅教授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一颗为国家民族效劳之心;他作风正派、品质高尚、德才兼备、严谨求实、刻苦钻研、锲而不舍、自主创新、崇 尚真理、诚信敬业……他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创造性的业绩,为工作质量、寿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改进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是他几十年来心 血、汗水、勤奋和智慧的结晶,如磐石般坚实,闪烁着优秀中华儿女璀璨夺目的光芒!
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55周年校庆报道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