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宣传

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政宣传 -> 理论学习 -> 正文

学习时报:党员干部人格塑造的三个维度

(发布日期:2020-04-28 点击数:7)

作为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近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点,在实现强国梦的新征途,如何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如何将百年大党建设成新时代的强党,并始终成为时代先锋和民族脊梁,是我们党必须直面并解答的一个现实问题。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塑造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人格是可行的路径选择,应立足现实,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关注三个维度。

基层维度。基层党员干部奋斗在“三大攻坚战”的最前沿,他们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执政党人格形象的代言人。党员干部的人格塑造应重点关注基层维度。首先,要加快启动对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干预工程,把加强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作为基层党支部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心理素质。其次,要把对基层干部的心理辅导与人格塑造有机融合起来,坚持党性与个性的统一,以科学的心理辅导手段为载体,将基层党员干部个人的心理需求、人生坐标与党的宗旨、党所引领的新时代民族复兴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强化使命担当。要培养基层干部质朴的民生情怀,把“以人民为中心”真正内化于心,要沉下身子,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心声,真正成为基层群众的贴心人。在此基础上,还应制定相关制度和政策,给予基层党员干部以人文关怀。改进与完善对基层干部的政绩考评机制,逐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把给基层减负真正落到实处,为基层党员干部的人格塑造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持,这也是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一种有效途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要“捆住一些人乱作为的手脚,放开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手脚,把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形成建功新时代、争创新业绩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

家庭维度。家庭是人格塑造的文化中介,是社会最有可能发展其模式的地方。其功能体现为:家庭的生活依托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不可替代。自古以来,纵观被载入史册的众多品格高尚的伟人,其非凡的人格魅力无一不是从淳朴的家风、良好的家教中汲取精神养分孕育而成的。而反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纪委披露的大量落马干部的案例不难发现,人格失落多半在8小时之外,始于家庭,也毁于家庭,贪腐案件涉及家庭成员的比例高达60%以上。广大党员干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的领航者,同时又是家庭之师,首先要率先垂范,加强个人修为,正确处理公与私、党性与亲情的关系。其次,要切实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尤其要重视红色基因的代际传承,营造多党员家庭人格塑造的示范平台。多党员家庭结构及其家庭模式的独特性为家庭维度的人格塑造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因此,党员干部家庭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红色家风,努力营造学习型家庭与示范型家庭。此外,家庭场域的人格塑造应创造性地汲取中国传统家庭文化优秀元素和成分,传承优良家风,助力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人格培塑。

媒体维度。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在人格塑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风向标作用。主流媒体首先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神圣使命,坚守媒体的社会责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积极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媒体品牌栏目,为党员干部的人格塑造提供有力的软环境支撑。近年来由中宣部、文明办与中央电视台等主流传媒联合打造的“英雄烈士谱”“新时代楷模”“改革先锋”“道德模范”等品牌栏目对英雄情怀、家国情怀与利他情怀的赞誉与传播,深受民众喜爱。同时代先进人物的人格示范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与影响力,对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既映出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也启迪人们,先进人物的人格并非遥不可及,其示范和感召效应正是新时代党员干部人格塑造的方向。其次,媒体应担负起监督职责,并善于引导民间舆论场的正能量传播。在实施舆论监督过程中,媒体人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职业操守。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人类已经迈入了人人都能发声的新媒体时代。网络、社交媒体的问世为民间舆论场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的传播空间,每个网民都是双重身份,既是受众,又是传播主体,其在网络空间和朋友圈的点赞、评论或分享等方式,构成了特殊形式的“舆论集散地”,这个大众心理场的影响力和聚合力不可小视。因此,媒体人要顺应媒体发展态势,加强技术研发,不断拓展传播渠道,鼓励网民及时洞察身边的点滴美好和感动等正能量事件,积极予以传播,使其感染力真正入脑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