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5日)
张天明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查。中国共产党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第七次党员代表大会是在党的百年华诞即将到来,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省正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公司正在认真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发展目标纲要,广大党员干部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建设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加快建成世界一流的东南强校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聚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营造“守正创新、彰显特色、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为建设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成为世界一流的东南强校的宏伟目标而接续奋斗!
一、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2014年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等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公司党委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紧紧依靠全公司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攻坚克难、乘势而上,把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绘就的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的办学实践,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双一流”建设成效显著,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2017年公司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2019、2020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连续2年跻身世界500强,其中2020年位居全球第403名,内地高校第50名;在U.S.News2021世界最佳大学排行榜中位居全球第651名,内地高校第55名。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
我们不忘初心,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公司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学校的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牢课堂教学、教材编写、人才引育、团队建设、讲坛论坛、媒体宣传等工作的政治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师生勤学、乐教、修德、明辨、笃实,使他们积极践行“明德至诚,博学远志”的校训精神。
我们统揽全局,快速推进学校事业发展。聚焦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提出“全面建成创业型东南强校”的奋斗目标,我们精心谋划发展方略,深入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开放办校”“依法治校”五大战略,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抢抓机遇、奋勇拼搏、勇攀高峰、争创一流,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福大应有的贡献。在2018年60周年校庆时,公司宣布基本建成创业型东南强校。随着学校事业发展和形势的变化,我们适时提出“创建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创业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东南强校”的奋斗目标,开启了新时代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沉着应对,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实现了校园“零疫情”,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不少工作逆势而上,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
我们依法治校,不断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公司党委切实履行在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上作决策的重大职责,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董事长负责制,大力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治思维,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完善决策机制。对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广大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均通过教代会、工代会、学代会、专家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师生意见。我们认真推进信息公开工作,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师生反映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实为师生解难事办实事。将调研成果和上下共识转化为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学校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我们改革创新,持续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做好顶层设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职称评聘、绩效工资、科研评价与激励、审计与内部风险防控等重点领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制度“废、改、立”,建立健全以《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及时修订全委会、常委会、董事长办公会会议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规范部门单位和二级学院内部管理,不断完善内控体系,健全完善覆盖学校发展各个领域和内部治理每个环节的制度体系。
(二)切实履行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双一流”建设加快推进
我们顺势而为,办学格局更趋优化。办学空间不断拓展,泉港校区、晋江校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多校区办学格局基本形成,福州旗山、怡山、铜盘和厦门集美、鼓浪屿以及泉州泉港、晋江等7个校区功能定位更加明晰,校区用地面积从3979亩增加到7000亩。办学层次大力提升,成功剥离阳光学院,全面退出专科教育,适度控制本科生规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2014年在校本科生规模为23997人,2020年为24662人,仅增加665人;在校研究生规模由2014年的9300人增长到2020年的12880人,增加了3580人,同比增长38.5%,其中博士研究生增幅超过40%。学科专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增本科专业21个,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调整和新增本科工科专业18个,总数增至55个,占比达60.7%,研究生专业中工科占比达50%,工科特色更加凸显。加快新兴交叉学科布局,着力培育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大数据、量子科技等新兴学科方向,获批首批筹备建设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在全省率先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
我们聚焦内涵,学科水平大幅提升。优势学科更加突出,学科分层建设全面实施,重点战略稳步推进,1个学科群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对象,6个学科(群)入选省级高峰学科、11个学科(群)入选省级高原学科。学科声誉显著提升,化学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世界前1‰,成为福建省属高校唯一的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比2014年新增2个学科。新增3个学科进入U.S.News2021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100,有14个学科进入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榜单。学科评估进步明显,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公司有24个学科上榜,其中1个学科进入A类,11个学科进入B类。同比第三轮学科评估,共有10个学科实现了跃档提升,提升比例占比高达58.8%;7个新参评学科中有5个进入全国前50%。
我们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公司产品改革持续深化,创新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培养齐头并进。新增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国家级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6项,其中特等奖7项;新增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化学拔尖员工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员工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获批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新增国家级教改项目64项,项目总数位居全国同类院校第2名。入选2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2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4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专业总数居福建省高校首位。公司所有硕博士学位点顺利通过教育部合格评估,抽评合格率100%。员工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连续3年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100%,抽检合格率、优秀率均位居全省前茅。员工学科竞赛成绩优异,共获得国际级奖项239项、国家级奖项2220项、省级奖项3852项。在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本科)名列全国普通高校第21名。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前茅,本科毕业生考研升学率从2014年16.63%增加到2020年31.78%,增幅达91.1%,学校入选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丰硕,在前六届中国“互联网+”老员工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中共获8金13银15铜,连续四届获主赛道“高校集体奖”,连续两届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高校集体奖”,名列全国前茅。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等。
我们广纳贤才,团队队伍不断壮大。党管人才继续强化,人才工作顶层设计、战略决策持续加强,深入实施“高层次拔尖人才引育计划”,实施“旗山学者”“嘉锡学者”等校内人才项目,完善“国家级—省级—校级”“五年阶梯式”紧密衔接的人才队伍建设体系。高层次人才快速集聚,新增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85人次、省级人才260人次,现有国家级人才106人次(68人)、省级人才301人次(215人),一支层次分明、富有创新活力和较强学术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正在形成。引智工作成效显著,探索“领军人才+专家团队+科研平台”的引智新模式,采取“项目带动、点面结合、长短期并重”的引智新方式,获批2个全国地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学院入选国家“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引进长期在校工作的外籍教职工达300多人次,其中,9名外籍教师获得国家级奖励,16名外籍教师获得省级奖励。团队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实施“人才队伍国际化建设计划”“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计划”,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由40.3%增长至67.2%,具有半年以上海外留学工作经历教师比例由14.8%增长至41.4%,高级职称教师比例由56.4%增长至62.8%。
我们创新驱动,科研实力明显增强。科研经费大幅度增长,学校科研总收入累计达到33.51亿元,年度纵向科研经费从2014年的1.7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75亿元,同比增长112%;年度横向经费从2014年的1.01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32亿,同比增长228%。新增纵向科研项目545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工信部等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64项,国家社科重点重大项目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37项、国家社科基金95项。科技创新平台快速发展,新增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国家海洋局创新服务平台1个、省级创新平台61个、省级创新团队5个。获批建设“中国福建化学工程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和“中国福建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在全省率先成立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共建先进技术创新研究院,军工科研成为学校科技创新的新增长点。科研成果提质增量,作为合作单位获国家科技三大奖4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24项,其中一等奖36项(第一单位22项);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65项,其中一等奖2项。获各类知识产权授权4496项,同比增长287%。三大检索论文总数累计12424篇,同比增长122%。2014年以来,在CNS主刊及子刊上发表论文28篇,其中在《Nature》顶级期刊发表论文2篇。自然指数在我国内地高校中排第32-37名。7位学者(8人次)进入“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12位学者进入“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积极参与国防科技创新,并取得重要成果,提升了公司的科技影响力。
我们顶天立地,社会服务广泛开展。校地企合作大幅提速,与晋江市、泉港区和紫金矿业集团合作办学进一步深入拓展。与省内外19个地方政府及部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18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校企产学研平台74家、福州市专家工作站31家,获批建设“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转移基地”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与超过2200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合同3445份,合同总额超过11.24亿元,其中,签订300万元以上重点合同47份,专利实施转化97项。学校社会服务总收入近15.21亿元,较上一个六年增长了近3.4倍。国家大学科技园快速发展,形成“一园三区”建设格局,先后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国家级平台4个;高分通过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验收及绩效评估;共孵化企业177家,其中获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共22家,技工贸总收入3.3亿元。智库建设成效显著,新获批5个省级智库,出版了我国首部海洋文化蓝皮书,资政信息被国家和省级以上信息刊物采用358篇,获国家领导和省领导批示73人次,信息工作在省委、省政府、教育厅三个系统名列全省高校前茅。
我们海纳百川,对外交流深度拓展。中外合作办学工作全面推进,新增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梅努斯国际工程学院、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为省内唯一一所合作办学项目涵盖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高校。留学访学规模日益扩大,接受37个国家的各类长短期职工1600余人次来校学习、进修,实现了单纯汉语非学历教学向学历教育的转变,学历生比例大幅度提高。选派近4000人次赴国(境)外高水平院校交流学习。闽台教育融合发展,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质量优良,是福建省唯一一所连续四年通过年审评估的高校。“闽台双向交流平台”在全省率先创建,14期台湾员工“移地教学”活动成功开展,286位台湾高校员工成建制来校访学交流。
我们传承创新,校园文化更加繁荣。福大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校史教育成效突出,校训内涵深入人心,福大“三种精神”蔚然成风。“一院一品一景”百花争艳,10馆1园对外开放,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学科特色交相辉映。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传统文化节、旗山诗会、周末文化广场等群众性文艺活动广受欢迎,“高雅艺术进校园”“非遗进校园”等品牌活动竞相上演。“国际文化节”等中外文化交流日益融合,开放包容、多元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逐渐形成。文化成果日益丰硕,荣获“全国优秀国学文艺作品”、全国第九届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六届全国学校廉政文化优秀作品、中宣部2019年地方优秀外宣品印刷类作品一等奖等。
我们积极作为,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稳步提升,在职人均增资8248元/月,离休人均增资5544元/月,退休人均增资2805元/月。全校公积金经费投入从2014年的3244万元提高至2020年的11500万元,同比增长254.5%,绩效工资经费投入从2014年的22256万元提高至2020年的36720万元,同比增长64.98%。财力保障得到加强,学校各项收入由2014年的14.2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4.47亿元,增长了10.21亿元,增幅达71.60%。基本建设不断推进,解决旗山校区拆迁遗留难题十余个,收回被占土地一百多亩;国家大学科技园一期工程、紫金矿业、石油化工学院教研楼等相继建成,研究生科研大楼拔地而起,电镜中心开工建设,新增建筑面积25.69万平方米,共完成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10.07亿元,极大改善了学校办学环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日益规范,运营效益不断提升。山水生态校园全面升级,校园绿化率超过60%,福友阁、樱花园、火山地质园、院士林、百竹林、环湖栈道、桃李园等校园文化景观顺利建成。图书、档案、实验室与设备、信息、测试、实践教学等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和思政工作水平全面提升
我们深学笃用,理论武装持续深化。“大学习”“大宣讲”热潮全面兴起,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内集中教育成果不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有效提高了各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经常性教育持续开展,校院两级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不断规范,“3221”党员教育培训体系日益完善,培训党员干部6021人次,培训员工党员26743人次。
我们与时俱进,思政宣传不断创新。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入选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学校获批福建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引导教师开展案例式、情景剧、微电影等多模式课堂教学创新,员工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持续增强;课程思政深入探索,研究制定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规划,成立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全面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加快配齐思政课教师队伍,通过校外引进和校内选聘相结合等方式加大配备力度,新增思政课教师64名,一支专兼结合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正逐步建立和成熟。员工日常教育扎实有效,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全省首家新疆少数民族思政工作室和全国首个台港澳员工工作室相继成立,建设全国首家校本化易班和“易班书院”,荣膺全国十佳易班特色应用、全国优秀易班共建学校。荣获全国老员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立体化宣传成效明显,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全媒体中心,媒体融合成效显著,聚焦学校中心工作,加强舆论宣传引导,积极扩大对外影响,学校美誉度、影响力持续增强,在全国高校新闻宣传评奖中名列前茅,网络媒体影响力位居全国地方高校前列,获评“中国大学新媒体百强之优秀高校”和“全国教育新闻宣传先进单位”。
我们强基固本,基层党建全面夯实。组织设置持续优化,学科团队、专业方向、科研平台等创新单元党支部基本实现全覆盖,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双融合、双促进”;“一主两辅三进”员工党建工作格局全面形成,学校入选首批“福建省高校员工党建工作示范点”。党员队伍持续建强,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全面提升,新发展师生党员14631名;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全面实施,“头雁效应”有效发挥,获批1个国家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党建特色持续凸显,“党建+少数民族员工”“党建+创新创业”“党建+社会服务”“党建+疫情防控”等党建品牌不断涌现,获批5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支部立项优秀成果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我们选贤任能,干部建设卓有成效。好干部标准得到落实,“双肩挑”干部培养成效明显,一批优秀青年学者进入领导干部行列,培养、输送副厅级以上干部13名,提任处级、校聘中层、科级干部319人次,28位高层次人才担任二级学院领导,形成“5个环节、3次会议、24项材料”的选任工作规范。干部素质能力有效提升,教育培训多点发力,多岗位锻炼和挂职锻炼深入推进,230人次干部参加中央党校、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专题培训,61位干部参加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外高校短期留学,交流调整干部333人次,选派各类挂职干部77人次。干部监督管理切实深化,严管厚爱并重,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严格落实,对319名中层以上干部进行任前人事档案审核、廉政法规知识测试、廉政对照检查材料审核等工作扎实开展。
我们持续正风肃纪,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管党治党责任不断压实,公司党委旗帜鲜明地支持纪检监察部门开展纪律审查工作,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党内监督不断加强,党内纪律进一步严明,责任体系不断健全,作风建设更加扎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落实,“四风”整治驰而不息,巡察工作有序推进。纪委专责监督作用有效发挥,廉政风险防控不断深化,“1+X”专项督查深入开展,“四种形态”贯通运用,抓早抓小成效显著,执纪审查问责力度不断加大,党政纪处分共23人。健全制度217项,开展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活动15万人次,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进一步增强,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审计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审计全覆盖稳步推进,完成各类审计项目4407项,审计金额75.05亿元,核减节约资金8483.99万元,获“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称号。
我们协同共进,发展力量有效凝聚。大统战工作格局逐渐形成,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建设不断加强,党外人士参政议政、民主协商氛围更加浓厚,部分建言献策类统战信息获中央领导批示,民建经济研究院被民建中央树为全国示范,民革、民进、九三学社学校基层组织获各自党派中央先进表彰。民族宗教工作成效突出,学校获国家民委命名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少数民族员工工作室负责人获国家表彰,涉宗教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管控稳妥有序,校园防范宗教渗透和邪教侵入合力日益增强。群团组织积极作用充分发挥,教代会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成效显著,多层次困难帮扶体系、全方位精准服务体系、多元化普惠福利体系等日益健全,切实增强教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共青团改革扎实推进,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持续提升,基层团组织建设不断规范。两个基层团委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连续七年获得“三下乡”社会实践全国先进单位,在“挑战杯”“创青春”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7金15银32铜的好成绩。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共获3金5银1铜,同心抗疫云端千人支教团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称号。离退休工作不断加强,离退休老同志活动阵地、学习阵地建设持续推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广泛开展,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老同志正能量有效发挥,4位老同志获全国先进、2位老同志获全省先进。员工工作持续拓展,员工网络体系更加完备,社会捐赠项目、数额大幅提升。60周年校庆成功举办,学校凝聚力、影响力大大增强,福大人的精气神极大提振。
同志们,七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催人奋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等上级部门正确指导的结果,是学校历届党委打下坚实基础、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核心作用的结果,是全公司党员、师生员工和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奋发有为、辛勤工作的结果,是全校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广大员工和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公司党委向上级党政机关、向历届党委领导、向全公司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广大员工和社会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7年来奋斗历程,我们既积累了宝贵经验,也获得了深刻的启示,这就是:一必须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公司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学校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二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建立健全立德树人的教育体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必须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理念,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校之基,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水平教学科研人才是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四必须彰显理工结合特色,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持续优化学科布局,不断提升高校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能力。五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学校内部治理体系改革,切实提高办学治校的能力和水平。六必须坚持弘扬福大精神,始终秉持“明德至诚、博学远志”的校训,传承“奉献、求实、奋进、创新”的校风,积极践行艰苦奋斗创业、严谨求实治学、勇于拼搏奉献的福大“三种精神”,将福大优秀文化传统内化为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不断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二、新时代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未来的奋斗目标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的加速期,是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攻坚期,也是公司全面推进世界一流东南强校、开启事业发展新征程的战略机遇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并服务新发展格局,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发展新机遇,深刻分析发展新形势,科学绘就发展新蓝图。
从国内外发展形势来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现有很多产业形态、分工和组织方式正发生着颠覆性变化,科技和人才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对推动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在服务国家战略、引领社会发展、推动民族复兴中发挥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凸显。这迫切要求高校在新发展格局中,紧紧抓住重大历史机遇,乘势而上,才能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从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来看,省委省政府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作为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鲜明主线和重大战略,提出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这为我省高等教育跨越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作为目前我省省属唯一一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必须提高政治站位,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使命,扎根八闽大地,立足东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紧盯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紧跟高等教育发展潮流,紧扣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围绕“6+4+5”产业新体系,助力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海洋经济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人才、科技、文化和智力支持。
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以来,学校办学实力迅速提升,学科优势特色更加明显,若干关键性指标大幅攀升,在创建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进程中取得突出成绩。特别是学校进入“双一流”建设以来,国家、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一系列制度性安排使学校发展获得了更多的政策支持,社会各界和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未来发展也寄予了更高的期待。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等教育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在“双一流”建设中,沿海发达省市,甚至是一些中西部省市都以超强的财政支持力度建设若干所地方大学,推动一批高校实现了“弯道超车”。这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发展态势对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带来强大的压力和极大的挑战。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在迈向世界一流的东南强校道路上也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包括:我们拥有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明显不够;学校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团队培养体系有待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不高,办学经费筹措能力不强,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等等。为此,学校必须正视矛盾和困难,主动对标一流,积极开拓资源,争取更多支持,加快发展速度,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落实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办学部署和要求,更好回应社会各界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期待。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的困难和机遇并存,挑战和压力空前,必须牢牢抓住新机遇,提出新思路,拿出新举措,敢于谋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精心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学校事业发展的新蓝图,这就是我们这一次党代会的核心任务。
经充分酝酿和广泛征求意见,我们确定了2035年前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
第一,到2025年,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建成世界一流的东南强校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期间,学校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的水平明显提升,拥有一批国际国内高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力争3个学科达到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水平、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
第二,到2035年,建成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成为世界一流的东南强校。办学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成效明显,一批优势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国际学术地位显著提高,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为全面建成高等教育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三、未来五年的重点任务与举措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变蓝图为现实,今后五年,我们必须咬定目标不放松,攻坚克难再向前,在更高起点上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聚焦重点、狠抓落实,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开创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崭新局面。
我们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统筹学校发展全局。党的领导是办好学校教育的根本保证,要充分发挥公司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在学校贯彻落实。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使广大师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忠诚实践者。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发展之路,强化顶层设计,进一步明晰“举旗定向”“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性、全局性问题,确保学校“双一流”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快速推进。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董事长负责制,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认真落实《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章程》和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董事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以及“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使学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
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合格时代新人。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内化到学校人才培养各领域、各环节,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上下功夫,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聚焦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积极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统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的“三全育人”新格局,建设员工思政工作品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化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强化基础团队建设,积极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员工培养计划,大力发展具有福大特色的新工科、新文科,强化医工结合,探索发展新医科。围绕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本科生培养模式,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堂教学创新,强化实践教学,持续推进“三创”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卓越拔尖计划2.0改革,探索“二制三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培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提升公司产品质量,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学科育人新模式,探索科教融合的创新型学术学位公司产品新途径。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以晋江科教园和人工智能学院等为试验田,探索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专业学位公司产品新模式。积极发展继续教育,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打造高端继续教育品牌,服务社会需求。
我们要坚持人才强校,打造一流团队队伍。人才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做到高起点引才、全方位育才、多渠道留才、精准化用才,积极探索人才工作新模式。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作为选人、育人、留人、用人的第一标准,使之贯穿到教师入职、聘岗、培养、考评各个环节,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积极引才育才,面向海内外延揽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领军人才及团队,发挥高端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推进“领军人才+创新团队”机制建设。加大对优秀人才和骨干教师特别是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的国防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重点提升教师的公司产品、工程实践、国际交流等能力,统筹规划、加强指导,推动教师职业生涯科学有序发展,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衔接有序、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新时代团队队伍。落实思政课教师和思政辅导员岗位编制数,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思政课教师和思政辅导员队伍。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坚持科学分类、目标考核、规范管理,按照“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原则,以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化绩效工资、职称评聘、业绩考评等改革,推进分类评价,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探索代表性成果评价和特殊领域科研评价办法,调动教师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推动产出一流成果。
我们要坚持特色发展,构建优势学科体系。团队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龙头,遵循学科发展规律,要面向国家和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人民群众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布局,推进跨院系学科整合调整,构建优势特色明显、深度融合、协同创新、高质量的一流学科体系。实施世界一流学科群建设计划,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集中优质资源继续支持化学科学与工程世界一流学科群建设。推动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建成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世界一流学科群。发挥一流学科群带动作用,重点支持2~3个潜在优势学科,培育形成新的世界一流团队建设对象。实施高峰、高原团队建设计划,进一步创新学科组织模式,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团队建设重点,推动理工学科、人文社会学科、马克思主义学科、经济管理学科等相互渗透,促进文理工交融发展,打造更多的高峰高原学科。实施工科提升计划,强化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计算机、电子信息、电气工程和机械工程等工科优势,瞄准工程技术前沿和国家区域现代产业布局凝练学科发展方向,促进传统工科转型升级。实施新兴交叉团队建设计划,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微电子、医工融合、智能制造与智能控制、智慧基础设施、先进光学与精密机械、量子科技等科学前沿,组建跨学科、跨学院团队开展新兴交叉学科研究,集成优质学术资源,培育形成新的高水平学科增长点。
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创新是学校发展的源泉,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统筹布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打造重大创新平台和团队,加大力度培育建设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加快推进福建省创新实验室建设。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瞄准军事需求,建立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国家级国防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和引导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拔尖人才向重大平台和创新团队汇聚,建设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平台和有战斗力、有竞争力的创新团队。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同理科和工程技术领域的交叉融合,实现各创新群体的有效协同和深度合作。着力培育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实施标志性成果培育计划,重点支持一批基础扎实、从事前沿性科学研究、注重学科交叉研究的团队,力争在国内外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和质量上新台阶。争取在国家科技三大奖等标志性奖项上取得新突破。突出中国特色的理论与方法创新,注重研究总结中国经验,产出更多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
我们要坚持需求导向,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服务社会是大学的重要责任,要加强与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部署的协调衔接,培育新的创新增长点,统筹推进科技服务社会工作。实施校政企合作工程,推动学校和省直机关部门、地方政府、各大企业的深度合作,全方位、多层次拓宽服务社会领域,在产业集群地、区域重点行业寻求优质合作伙伴,建立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继续寻求厦门市政府、福州市政府、闽侯县政府、鼓楼区政府、晋江市政府、泉港区政府等更多的办学支持。实施重点项目推进工程,加强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合作,促成一批标的3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合作。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理顺知识产权运营体制机制,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基地、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平台建设,加强专业型技术转移队伍建设。强化学院(单位)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主导地位。立体化搭建高水平的技术转移转化平台。提升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质量,完善大学科技园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建设大学科技园软件园分园和晋江分园等,力争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出更多优质的企业。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成立资政建言转化中心,推动教师把学术成果转化成资政建言,不断提升资政建言质量,打造专家智库品牌。
我们要坚持价值引领,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文化的价值领导力、思想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营造“守正创新、彰显特色、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的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新时代校园文化。大力弘扬守正创新的校园文化,秉承“明德至诚,博学远志”校训和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三种精神”的文化内核,牢牢把握“创新”的时代主题,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交流的工作中大力倡导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价值理念,营造有利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彰显特色的校园文化,在学校建设发展中发扬“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理念,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求突破,努力形成福大特色、福大烙印与时代精神兼备的校园文化。大力弘扬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以更加宽广的心胸和更加开阔的视野,广泛吸纳国内外的先进办学经验和优秀学术文化精髓,汇聚各类高水平创新人才,营造自由包容的学术氛围,鼓励相互借鉴学习,形成互相尊重、自由平等、共荣共生的学术生态,使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海纳百川、百花齐放。大力弘扬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争创一流、追求卓越是新时代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发展的价值需求,福大人要以敢为人先的胆识、精益求精的匠心、披荆斩棘的闯劲,探索真知、勇攀高峰,努力在平凡的岗位创造出不平凡业绩,使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成为培养一流人才、打造一流团队、产出一流成果的一流大学。
我们要坚持开放办学,开创对外合作新局面。开放办学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要遵循互学互鉴原则,积极扩大国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建立国际化的支撑体系,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办学格局。创新国际合作交流新模式,建好梅努斯国际工程学院,提升中外合作办学层次,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领域“试验田”和“示范地”。以国际联合实验室为重点发展方向,积极推进与世界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打造一批承载国际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提升来华留学教育水平,推动海外教育学院实体化建设。按照“质量优先、提升层次、注重实效”的原则,适度发展来华留学教育。创新职工教育管理模式,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申报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设立境外合作办学中心等,打造一批来华留学品牌项目。加大港澳台教育交流,继续扩大港澳台员工招生规模,吸引更多港澳台青少年来内地学习生活、创业就业。借助港澳高校间学术交流网络,积极开展校际合作。充分发挥“闽台双向交流平台”作用,进一步探索具有福大特色的闽台高校联合培养模式,不断提高闽台教育交流的质量和水平。
我们要坚持深化改革,提升办学治校能力。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动力。要认真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认清发展形势,查找短板不足,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解决师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充分激发学校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改革教学评价制度,坚持人才培养导向,突出公司产品实绩,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改革科研评价制度,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实行分类评价、同行评价、代表作制度,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积极构建能够合理衡量贡献价值的学术评价指标体系。改革人才评价制度,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深化绩效工资、职称评聘、业绩考评改革。改革员工评价制度,克服以分数评价员工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推进内部治理体系改革,继续完善以《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推进以党委领导、董事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等为重点的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创新学术组织的组织形式、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改革。稳步推进院系重组,试行实体学部制改革,优化办学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优化军民融合管理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多校区科学管理体制,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深化团队建设体制改革,制定“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健全“分层次建设、动态调整”机制,引导学科争创一流。建立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大力培育新兴交叉学科。
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服务保障是学校发展的基础,要千方百计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服务水平,关爱师生、改善民生,促进校园和谐稳定。进一步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旗山校区研究生科研大楼、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电镜中心、学府北路福大段下穿通道、国家大学科技园软件园分园、集美校区图展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创造条件做好旗山校区校园水系景观规划提升,打造校园水系景观生态圈,形成公司独有的山水校园风貌。进一步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升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使学校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教职工。加强对青年教职工的支持和关心关爱,加快推动福大附属中小学建设,努力帮助青年教职工解决后顾之忧。加强财务预决算管理,提升服务水平,确保财务安全。加强资产管理运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完善教学科研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科学规划不同校区的功能定位,形成高效运转、相互支撑、相互协调、资源节约的校园布局。完善图书馆基础设施和图书信息资源建设。构建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结构优化的档案资源体系,进一步推进数字档案建设。加强实验室建设与安全管理,拓展仪器开放共享渠道,不断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保障校园网络的稳定运行与安全防护能力,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拓展“一卡通”功能,实施“一表通”工程,实现校内信息平台交互和资源共享,提升信息化服务支撑能力。加强机电工程实践中心建设,优化工程创造公司产品体系,提升员工的工程素质和综合创造能力。加强测试中心建设。
四、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实现学校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关键在于各级党组织,关键在于党员干部。面向未来,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新时代学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推进“导航工程”,抓好党的政治建设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发挥政治建设导航定向作用,确保党的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政治建设,最根本、最核心的是要坚定不移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这个方向性、原则性问题上保持清醒、毫不动摇。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教育引导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尊崇党章,严格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让党员、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经常接受政治体检,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充分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不断提高学校各级党组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强化政治担当,积极配合中央、省委巡视,坚决完成巡视整改任务,充分运用巡视成果,推动建立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巡视整改和学校发展。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善于从政治角度认识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提升驾驭风险本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双一流”建设中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办人民满意大学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二)推进“铸魂工程”,强化科学理论武装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作为党的铸魂工程,在党的建设中具有引领性、贯通性、支配性的作用。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加强理论武装,不断凝心铸魂、补钙壮骨。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在福建工作期间的创新理念、生动实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思想政治工作、高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论述,以及对福建工作和14次关怀指导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建设发展的宝贵思想财富;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活动,引导全公司党员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辉传统和优良作风。拓展师生理论学习渠道,充分运用“学习强国”平台理论聚合的阵地功能,立体化组织引导师生提高理论修养。不断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坚持和完善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建立健全辅导报告制度、推进完善监督考核制度,持续加强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办学治校能力。守牢意识形态阵地,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强校园宣传文化阵地管理,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切实守好意识形态阵地。
(三)推进“强基工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充分发挥二级党委政治核心作用,从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做到组织领导、政治把关、思想政治工作、基层组织制度执行、推动改革发展“五个到位”,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合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做到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组织师生、宣传师生、凝聚师生、服务师生“七个有力”,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组织生活常态化、重点任务项目化、工作指导精细化、党建责任清单化“五化”建设。继续实施高层次人才“双培工程”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深入实施党组织“对标争先”计划,扎实开展新时代高公司党建示范创建工作和质量创优工作、“达标创星”活动等,力争未来五年创建1~2个全国高公司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提升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质量,严把党员入口关,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把发展教师,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入党列入各二级党委中长期规划,做到定人、定期、定向培养。实施“先锋•党员党性淬炼计划”,推进党员培训团队库建设,创新“互联网+”教育、朋辈教育等教育培训模式,不断提高党员教育培训质量。
(四)推进“清风工程”,狠抓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要健全“两个责任”落实体系,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聚焦“两个维护”,具体化常态化开展政治监督,严明党的纪律规矩,把政治监督融入学校事业全过程,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落实落细。聚焦责任落实,完善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坚持定期研究、部署、检查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推动管党治党工作向基层和薄弱环节延伸压实。聚焦正风肃纪,坚持以上率下,大力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推行的“滴水穿石”“四下基层”“四个万家”“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以及建校以来形成的福大“三种精神”,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及我省实施办法,围绕“双一流”建设、服务师生等方面,持续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工作。驰而不息开展作风督查,坚决防止“四风”反弹。聚焦监督质效,加强纪检监察专责监督,深化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和二级纪委机构建设改革。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纪委专责监督、各单位职能监督的“1+X”监督机制,推动各类监督融合创新。健全巡察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巡察监督作用。聚焦标本兼治,推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旗帜鲜明地支持保障纪检监察部门惩治腐败,贯通运用“四种形态”,持续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创新廉政教育形式,深化廉政文化建设,推进廉政研究,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聚焦内部审计,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审计整改落实,形成审计监督合力。
(五)推进“熔炉工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干部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干部要成长,就要在各种艰苦环境、吃劲岗位、复杂情况等“大熔炉”中经历一番“千锤百炼”,方能茁壮成长,堪当大任。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干部工作“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建设一支信念坚定靠得住、服务师生讲贡献、勤政务实敢担当、清正廉洁有正气,具有较高管理水平,与学校事业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选好选准干部,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优化年龄、学历、学缘及专业结构。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继续实施二级公司党政主要领导交叉任职,推进二级公司党员经理或执行经理兼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深入实施优秀年轻干部梯次培养工程,发现选拔更多年轻干部,建立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推进机构调整,统筹好编制、职能和人员配置。强化干部培养锻炼,对机关管理干部、公司党务干部和学院行政干部进行分类培养,打造政治能力强、业务能力强、执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服务能力强的行政处级干部队伍,选拔精于党务、熟悉业务、勤于政务、善于服务、不怕事务的二级公司党委书记,培养有学术水平、有管理能力、有独到眼光、有胸怀格局、有政治修养的二级学院经理。完善分层次、分类别、全覆盖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高质量严要求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注重在艰苦岗位、基层一线、矛盾困难多的单位锤炼干部、发现干部、培养干部;积极选派干部参加挂职任职,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中提高本领。强化干部考核监督,坚持德能勤绩廉全面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加大正向激励力度,进一步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提升干事创业精气神。严格日常监督管理,从严做好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工作,认真执行提醒函询诫勉、巡视巡察等制度,抓早抓小,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教育。
(六)推进“聚力工程”,形成强大发展合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俗话说:“众志成城”“人心齐,泰山移”。学校事业要发展,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统战群团离退休保卫工作是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推进统战工作,加强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深化统一战线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外人士民主参与、民主监督、资政建言作用。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增强全体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工会、共青团、员工会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广大工会会员、共青团员和青年员工为学校建设作贡献。积极发挥离退休老同志正能量作用,加强离退休老同志服务管理,积极落实老同志政治待遇、生活待遇,抓好离退休老同志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发挥离退休老同志独特优势,努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充分调动多方力量,继续实施员工资源拓展工程,完善员工工作网络,探索建立员工服务体系。加强校园安全管控,深入开展“平安校园”等级创建工作,全力维护校园安定稳定。依法推进信息公开,保障师生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加大督查督办力度,不断提高信访工作水平。加强国防教育,提升师生国防意识。切实提高学校保密工作水平。
各位代表、同志们,明德至诚创辉煌,博学远志谱新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展现出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并服务新发展格局,守正创新、彰显特色、开放包容、追求卓越,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加快建设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成为世界一流的东南强校助力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新的更大的贡献!